English

扶贫必言利

1999-09-30 来源:文摘报  我有话说
山西省临县湍水头镇龙水头村,地处吕梁山深处,那里至今没通公路。村里向外惟一的羊肠土路,晴天才能通行。7年前,老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夫妇捐助“希望工程”结对孩子时,认识了孩子的老师雒玉鳌。通过雒老师茅先生了解到,龙水头村一直没有解决吃水问题。落雨的年份,可以储存雨水。若没雨,人们只能靠一里地以外的涓滴泉水。种子撒下去,只能靠天吃饭。娶媳妇和吃水并称为这里的“二难”。茅先生深切感受到,贫困是山里孩子失学背后更需要解决的问题。茅先生认为,只是给钱输血,不如帮助村里学会造血。1993年9月,茅先生出资1000元在村里设立“龙水头村民互助基金”,由雒老师负责基金的日常管理。后来茅先生及亲友陆续投入,现已有基金6.5万元。

与以往只给钱不问结果的扶贫不同,茅先生称这种基金实质上是小额贷款,每月利息1%。基金用于帮助农民购买化肥、农具、牲畜,做小本生意或出门打工,到期必须归还利息。如果用于孩子上学或者医病,才允许有“坏账”。即让每一分基金都用在真正贫困的人身上,用到扩大再生产上。至于利息,是为了约束农民对基金的随意使用。即所谓“扶贫必言利”。

如今在雒老师的账本里,已记载了200多笔基金运转。茅先生的基金不允许高消费性质的贷款;教育贷款,女子优先。茅先生说,像操办婚礼、买家具等理由,都被他写信拒绝过。之所以特别关心女孩子成长,是因为,如果教育好一个男子,你教育的是一个人;但教育好一个女子,你教育的是一家人。

茅先生随时写信了解基金使用情况,自费请人到“龙水头”考察,监督基金使用。茅先生说,妨碍贫困地区致富的,不仅是缺钱,更在于闭塞地区的人不懂得与发达地区人交往的规则。所以,6万元不算多,关键在于让村里人学个“规矩”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